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行业动态

疫情防控常态化,医院保洁工作制度需谨记

发布日期:2021-11-08 20:27:59 浏览量:1308次

一、人员防护

1.普通病区日常工作个人防护: 工作服、戴帽子、医用外科口罩、必要时戴手套。

2.发热门诊、留观病房个人防护: 工作服、戴帽子、医用防护口罩、护目镜/防护 面屏、隔离衣、手套、鞋套,必要时防护服。

3.严格落实手卫生,摘脱手套前后均应进行手卫生。

二、清洁与消毒原则

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,采取湿式卫生清洁方式。根据医院环境感染风险等级  和清洁等级实施工作。疫情期间,普通病区清洁消毒每日至少 2 次,消毒浓度为含氯消  毒剂 500mg/L; 感染高风险区域(发热门诊、留观病房等) 清洁消毒每日至少 3 次,消毒 浓度为含氯消毒剂 500-1000mg/L。做好终末消毒。遇污染随时消毒。

三、空气消毒

1.普通病区日常开窗通风至少 2 次,加强空气流通,终末消毒由护士使用紫外线等 进行空气消毒。

2.感染高风险区域(发热门诊、留观病房等) 可适当增加开窗通风的次数,加强空 气流通。终末消毒由护士使用紫外线等进行空气消毒。

四、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

1.清洁消毒应有序进行,由上而下,由里到外,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; 擦拭方法 应执行“S”形或“Z”形擦拭; 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,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。

2.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,工作结束时应做好手卫生与人员卫生处理。

3.对高频接触、易污染、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,可采取屏障保护措施,用于屏障保 护的覆盖物(如塑料薄膜、铝箱等) 实行一用一更换。

4.对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,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。

5.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、血液等污染时,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。应先 采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,再根据污染的病原体特点选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消毒。

五、洁具管理

1.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(发热门诊及应急隔离病房区域内还需要按照清洁区、潜在 污染区、污染区分区使用) 。使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擦拭布巾和地巾。不应将使用后或污 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、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。每班下班前集中 清洗消毒。

2.清洁工具应在洁具间做复用处理,洁具间保持环境清洁、干燥。

3.清洁工具的数量、复用处理设施应满足病区或科室规模的需要。

4.清洁工具使用后应及时浸泡在含氯消毒剂浸泡桶中(含氯消毒剂浓度: 普通科室 500mg/L,发热门诊及感染病房 1000mg/L 的) ,消毒液配制后使用浓度试纸测试浓度并 记录,加盖保存。

六、卫生间清洁消毒

1.普通病区日常做好清洁,每日对病区内所有便器内倒入 500mg/L 的含氯消毒液或  漂白粉,作用至少 60 分钟,冲厕时必须关上便器盖子后再冲厕,若为敞开式便器,则放 置两张卫生纸覆盖再冲厕,此过程中注意个人防护及手卫生。保洁经理定期督查反馈。

2.发热门诊及留观病房,日常对患者卫生间每天至少 2 次往便器内倒入 2000mg/L 的 含氯消毒液或漂白粉,作用至少 60 分钟,冲厕时必须关上便器盖子后再冲厕,若为敞开 式便器,则放置两张卫生纸覆盖再冲厕; 每位患者如厕后,采用 2000mg/L 的含氯消毒液 喷洒,若有污渍,则按照第 3、4 项处理,此过程中注意个人防护及手卫生。

3.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(如纱布、抹布等)沾取 2000mg/L 的含氯消毒液(或 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/干巾)小心移除,移除后,再按照消毒流程处理。

4.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,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  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 2000-5000mg/L 的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,作用 30 分钟以上(或 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),小心清除干净。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,清理的污 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。